今年的中秋節,恰逢國慶。我因為有事,在老家耽擱了一晚,從鎮上吃過晚飯,又回到老家。
明月當空,不時有禮花在空中綻放。仲秋之夜的鄉村,被熱鬧、祥和籠罩著。在這樣的夜晚,我也重溫了一幅熟悉的畫面:離我家不遠的路口,掛上了銀幕,正放著電影。稀稀落落的觀眾,也就十多個人,專注地看電影,竟沒人覺察我。
銀幕上的畫面,映照著兒時的電影往事……
那時電影收費,只有富裕的村莊才會放映,人們就以每年放電影的次數評判一個村莊的生活。我最喜歡在自己村里看電影,不用跑遠路,還能占個極好的位置。放映的消息,多是傳聞,只有大隊的喇叭確認了才能信,那種心情就像考了全班第一,過年穿上了新衣服。
吃過午飯,就搬著凳子去占地方,一次搬不動那么多,就先用一根木棍畫上一個圈,作為自家的地盤,等晚上去看時,再把凳子搬去也不遲。有時畫好的地盤被別人占去了,鄉里鄉親的只要能擠擠坐下,也相安無事。天黑下來,就能看到久違的電影了:《朝陽溝》《地道戰》《地雷戰》《上甘嶺》《南征北戰》《奇襲白虎團》……一部電影不知看過多少遍,每次看都那么有滋有味,哪怕是到別的村莊去看,也百看不厭。
真到別的村去,要早早動身。吃過晚飯,幾個小伙伴有說有笑地向鄰村出發,自然是沒有好的位置了,不是偏僻的角落里仰望,就是站在人群后面伸長脖子。如果近旁有樹或墻,爬上去就能舒舒服服地看了;實在不行,跑到銀幕后面看反影,聲音、畫面是一樣的,只是感覺低人一等罷了。
一個晚上可能放兩部電影,如果第二部是新片,中間需要休息十多分鐘,要等片子在別處放完傳過來。傳片的間隙,大隊領導常見縫插針講話,說說公社和村隊里的一些事。這時候就不那么安靜了,說電影內容的,拉家長里短的,更有青年男女一見鐘情的,先眉目傳情,再尋僻靜的地方海誓山盟去了。
對于小伙伴們,傳片的等待并不可怕,跑到人群外撒撒歡,就把時間打發走了??膳碌氖欠庞持杏龅降姆N種意外,膠片斷了還好說,只需放映員接上,就能繼續看;要是發電機壞了,怎么也修不好,這就要等了。有時候天不作美,演著演著突然下雨,也只能戀戀不舍又不得不走了。
不出意外的話,電影會在十點半之后結束。放映員預報第二天的片名和去處,寂靜的夜晚又熱鬧起來,人群四面八方散去,又漸漸匯集成隊,向各自的村莊延伸。人們三五成群,一邊談論電影,一邊說定明晚集合的事……
這些趣事,多是我上小學時遇到的;后來上了初中,有了晚自習,看電影就少了;再后來,家家有了電視,電影更少了,只有那些講究的人家,孩子成親的頭天晚上,還想著把放映員請來,為自家掙掙門面,為村民放映一場。但那場面,自然比不過從前的,看電影的多是上了年紀的人,一邊看,一邊吸著煙桿,在若有若無的煙霧中,感嘆時光的流逝。
多少年后,偶爾去影城看大片,那情節倒是精彩,演技也是高超,卻再也沒有兒時看電影的歡欣與期盼。
也許,那樣的日子一去不返了,也許還會再來。眼前這稀稀落落的觀眾,不是依然沉醉在鄉村電影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