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收割
杞柳種植基地俯瞰
柳籬笆加工
柳籬笆裝飾
著色涼曬
柳簾編織
精心編織
查驗成品
柳條裝車
園藝品編織
柳簾加工
杞柳分撿
柳產品展示
產品研發中心
柳筐編織
柳簾包裝
掌上濟寧訊(記者 劉建新 本報通訊員 繆學振 趙詩影 攝影報道)初冬時節,走進魚臺縣清河鎮鞏莊、大程村,村民們正忙碌著杞柳收割、分撿,柳編藝人正用雙雙巧手編織著件件藝術品,柳簾編織大棚內咔嚓、咔嚓的加工聲響成一片,柳產品貨車正忙著裝運……通過發展杞柳種植產業村民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實惠,個個臉上寫滿了幸福感、獲得感。
魚臺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東瀕微山湖,京杭大運河穿流而過,17條河流縱橫交錯,23萬畝水域星羅棋布,12萬畝生態濕地風景如畫,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很適宜杞柳生長。 80年代初,以魚臺縣清河鎮鞏莊村為首的部分村莊開始引進杞柳種苗,嘗試杞柳種植,并快速發展。2004年,縣林業部門對杞柳種植實施無償提供種苗的政策,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發展到了1萬余畝。2006年,魚臺縣金柳園工貿有限責任公司、魚臺潤柳工藝品有限公司、魚臺縣魯領工藝品有限公司等杞柳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相繼成立,并將杞柳產品銷售到國外,走上了出口創匯的康莊大道,銷售量和銷售收入“水漲船高”大幅提升。與此同時,根據市場的需求,杞柳種植也從單一品種發展到以大青皮、大紅頭、大青頭為主的10余個品種,形成了優質杞柳產業和綠色、美觀的生態經濟。
目前,魚臺已形成以清河鎮為核心的杞柳種植、加工、銷售基地。杞柳種植主要采取“企業+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模式,種植面積3萬余畝,從事加工農戶8900余戶,專業技術工人600余人,產品研發人員100余人,共計帶動20000余人就業,構建了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生產格局。魚臺縣發展杞柳深加工企業30余家,其中具有出口資質企業10家,產品主要以柳簾、柳籬笆、伸拉簾、柳屋、柳亭等園藝品為主,柳編工藝品為輔,產品形成200多個系列近1000個品種,出口日本、韓國、新加坡、德國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企業在通過外貿公司簽訂訂單進行出口的同時,還充分利用廣交會、德國園藝品博覽會,直接和客戶簽訂訂單,總產值5億余元,魚臺杞柳產業走出了一條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連片、從種植到加工、從單一到多元、從品質到品牌的“黃金之路”。
魚臺縣還將產業發展與杞柳文化相結合,以柳清湖生態濕地公園為中心,連片打造杞柳種植觀光園,杞柳特色文化村,形成了集觀光旅游、生活體驗、科普教育、特色經濟、杞柳文化宣傳等多元化的萬畝杞柳田園綜合體。柳清湖生態濕地公園占地4360畝,集產業、休閑、文化、旅游于一體。碧波蕩漾、荷花飄香的水上風光,令人陶醉,流連忘返;產學研一體化場館設計,杞柳園藝館、工藝館、電商中心、產品研發和培訓中心已經建設完成,與曲阜師范大學聯合共建杞柳培訓實踐中心,與曲阜師范大學、山東藝術學院合作,建立400余平方米的杞柳研發中心,為強勢發展杞柳產業注入了新的動能;戶外布局柳編景點、杞柳迷宮、藝術花田、環湖綠島等,相輔相成,亮點頻現;挖掘地方人文和經濟特色,打造杞柳民宿、農家樂餐飲等配套設施,推出杞柳主題特色村清河鎮鞏莊村,通過土地流轉建設1500余畝的杞柳種植觀光園,整體呈現“萬畝杞柳、千里水鄉”的如畫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