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三國》中的呂蒙(常鋮飾)
宋延坤/文
哪一位東吳將領最不受人待見?呂蒙(字子明)肯定能排在前兩位,如果把頭把交椅送給他,相信很多人尤其是蜀漢“鐵粉”也沒意見,為什么?因為關羽就是被他所害。然而,我們也需要承認的是,他是一個頗有才華甚至非常勵志的人物。
設計面子工程,換來孫權賞識
出身貧苦的呂蒙,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就過上了刀尖舔血的日子。當時,呂蒙的姐夫鄧當是孫策手下的一個小軍官,曾經數次參與到剿除山越的工作。呂蒙就依靠這種特殊關系端上了鐵飯碗,伴隨姐夫左右上陣殺敵,漸漸嶄露頭角。很快,他就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春天。
因為得到了孫策的賞識,再加上張昭的舉薦,因此,當鄧當去世之后,呂蒙就接替了自己姐夫的位置。不過,呂蒙還沒等到甩開膀子大干一場的時候,一個壞消息傳來——孫策遇刺后身亡,孫權成為了新任老板,而這位新老板掌權后就尋思著整合一下部隊。呂蒙很清楚,自己剛剛見到亮光的前途恐怕很快就要多云轉陰了,孫策欣賞自己不假,可這并不代表孫權也能喜歡自己。呂蒙也看得明白,自己手下本來也沒有多少兵馬,自己的級別也不高,屬于那種有背影沒背景的類型,鐵定屬于孫權要清理的對象。等到了那一天,自己說不定只能去當個大頭兵,“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人生目標在這輩子是實現不啦。
有一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一個人被逼到份上很容易激發自己的潛能,呂蒙也是如此。為了保住飯碗,呂蒙硬著頭皮去商家那里賒賬,又想辦法加班加點為手下的弟兄制作了一大批新軍裝和綁腿。然后,呂蒙又把訓練工作搞了上去,一時間,他手下人馬的精神氣非常足。事實也證明,呂蒙這一步有些冒險的棋,恰恰走進了孫權的心里。
孫權在檢閱部隊的時候發現,呂蒙的兵馬雖然不多,但這些士兵的戰斗素養和精神面貌非常好。孫權非常開心,“這個呂蒙雖然官職不高,兵馬也不多,可從他手下士兵的狀態來看是非常有戰斗力的,紀律性也很強。這樣的帶兵將領應該得提拔!”于是,孫權不僅打消了裁撤呂蒙及其部隊的想法,還給他增加了不少兵馬。當然,對呂蒙來說更重要的是,自己因為大搞“面子工程”進入到了孫權的視野,也為將來的飛黃騰達打下了基礎。
先拍關羽馬屁,再智取荊州
進入孫權的視野后,呂蒙并沒有選擇按部就班地打卡上班,而是非常努力地建功立業,為孫吳集團的發展壯大發揮出了關鍵作用。
嚴格執行孫權的安排部署,讓作亂的山越沒了抬頭之日;跟隨孫權進攻夏口的時候,呂蒙親自率領敢死隊上陣殺敵、斬將立功,為消滅黃祖發揮出了關鍵作用;在孫權與曹仁作戰的時候,呂蒙不光在作戰的時候非常驍勇,還給周瑜出了不少好主意;在和曹操爭奪江淮地域控制權的時候,呂蒙的“文武雙全”再次得到了充分展現,事后直接被孫權任命為廬江太守;公元215年,呂蒙又率領兩萬大軍從劉備的手中拿下了長沙、桂陽和零陵這三個郡;孫權征討合肥無果撤退的時候,被張遼的騎兵追殺,要不是呂蒙、甘寧和凌統的奮死阻擋,孫權恐怕會被張遼俘獲;公元216年的冬天,曹操再次討伐孫權,在濡須的時候卻被呂蒙打了一個落花流水。呂蒙的輝煌戰績,說明了有資格在史書上留下自己的姓名,不過,在他的所有戰績中,他和關羽之間的對抗恐怕是最不應該被忽視的。
接替魯肅駐軍陸口之后,呂蒙就做好了隨時收回荊州的準備,也第一個向孫權提出了找機會干掉關羽的建議。關羽畢竟是當時的天下名將,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消滅掉的,那么,呂蒙是怎么做的呢?開始的時候,呂蒙對關羽十分殷勤巴結,甚至擺出了比魯肅還要過分的“聯劉派”態度。向來傲慢的關羽發現呂蒙是自己的一個“小迷弟”,看起來人品也非常不錯,隨即放下了戒備并把對方當成了好朋友。公元219年,關羽發兵北上攻打樊城,呂蒙立刻大張旗鼓地向孫權請了病假以麻痹關羽,同時舉薦了同樣智勇雙全的陸遜接替自己的位置。
在陸遜的配合下,關羽徹底放松了對孫吳的警惕,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攻打樊城的事情上。當關羽剛剛創下“降于禁斬龐德”的戰功后,呂蒙這個“病號”已經率領部隊化妝成身著白衣的商隊悄悄向江陵進發了,這也是“白衣渡江”典故的由來。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關二爺大勢已去,而荊州也被孫權收進了自己的口袋。
英年早逝,具體死因成謎團
雖然文武雙全的呂蒙本可以有更多、更大的作為,可天妒英才,這位三國時期的一流大將去世的時候年僅42歲。正是前途光明的時候卻突然死去,呂蒙的死讓很多人惋惜,而他的具體死因也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在《三國演義》里,呂蒙之死被描述得非?;恼Q,羅貫中大致是這樣寫的:孫權擺酒慶功的時候,呂蒙突然被關羽的魂魄附身,當他在宴會上大罵孫權陰險并狠狠嚇了對方一番后,自己也落了一個七竅流血而亡的下場。在電視劇《三國》里則是這樣描述的:孫權讓陸遜給呂蒙下命令不要殺害關羽。不過,等陸遜趕到麥城的時候才發現關羽已經自盡,而呂蒙也砍下了關二爺的首級。發覺大事不妙,孫權趕緊讓人把關羽首級獻給曹操當生日禮物,而剛剛立下大功的呂蒙也突然死去。事后,張昭對陸遜解釋的原因,也是呂蒙在慶功宴上突然發病而死。不過,張昭還說了這么一句話——“大都督違抗主公軍令,一意孤行置東吳于危機之中,死了也是上天報應。據老夫看來,東吳必須重整三軍了?!睂а莞呦OT谶@個橋段上設計得很巧妙,如此處理雖然借張昭之口復原了《三國演義》中呂蒙的死因,卻也通過張昭的態度和呂蒙青黑發紫的面孔,給了觀眾一種孫權毒殺呂蒙的想象。
當然,以上兩種處理方式都屬于文藝的范疇,咱們不能當真。在真實的歷史上,擊敗關羽之后,孫權就準備好好犒賞呂蒙一番,可加封爵位的工作還沒做完,呂蒙就病倒了。為了方便照料,孫權還把呂蒙直接接到了自己的宮殿里,不過,盡管孫權又是高額懸賞又是到處尋訪名醫,自己也是茶飯不思,可最終還是沒能救回愛將的性命。根據后世的研究,呂蒙英年早逝有兩個可能:其一,公元219年發生的一場瘟疫對東吳軍隊造成了很大傷害,不光是呂蒙因為身染瘟疫病逝,當時東吳名將孫皎(孫權堂弟)和蔣欽也在征伐關羽后病逝;其二,因為年少時便從軍,身體因為常年打仗早已被嚴重透支,而征伐關羽恰恰又是一次非常消耗身心的大事,所以,他擊敗關羽的那一天,也正是他自己告別世界的時間。在筆者看來,這兩種說法在邏輯上并沒有太大硬傷,還是很值得我們信任的。
呂蒙的英年早逝讓孫權非常心痛,不過,命運似乎總是愿意垂青這個年輕的君主,因為他總能在失去一個得力干將后得到另外一個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牛人。比如,周瑜走了,魯肅上來了,魯肅走了,呂蒙來了,呂蒙走了,陸遜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