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奔小康!”
過去,對于一個資源匱乏的普通村莊村民來說,脫貧致富的路徑并不寬,除了經商就是打工。往往更多的人選擇外出打工。但在農村仍然存在很多出不去的村民,他們如何奔小康?泗水縣華村鎮一個小小的果蔬莊園給出了答案。
泗水縣華村鎮演馬坡村是一個普通村莊,全村耕地1900畝地,1670口人,外出務工者十之四五。正因為村里沒有產業基礎,村集體經濟收入甚微,村民奔小康缺乏“助推器”。
充滿信心的田豐人
大棚內的智慧農業系統
田間傳授種菜技術
收獲的喜悅
“85后”王飛是一位傳奇式人物,當過兵,務過工,創過業。經過十幾年的拼搏與積累,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業生產經營類“小老板”。2018年春,素有家鄉情節的王飛“帶著感情、帶著資金、帶著項目”上任演馬坡村黨支部書記,在村北成功創建了名為“田豐盛業”的果蔬莊園。正是這座看起來不起眼的果蔬莊園,成全村奔小康的樣板。
“書記抓,抓書記?!边@是泗水縣委、縣政府抓基層黨建的一把“金鑰匙”。在泗水,讓懂市場、會經營、善管理的年輕人當村里的“一把人”“領頭雁”“掌舵人”的,并非王飛一人。而王飛再次證明了一個道理:“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p>
走進果蔬莊園,王飛夫婦二人在棚里正忙得不亦樂乎?!爸腔坜r業”讓人大開眼界,物聯網大數據、APP軟件、云眼識別病蟲害、農作物生長全程監控等新鮮詞不絕于耳。在莊園里干活的村民,大部分都是莊園的股民,不僅每天能領到100元的勞酬,年底還可以分到數額不等的分紅。
智能監控下的大棚
為村民義務服務
田豐農業莊園
注重基層黨建
勞動并快樂著
從空中俯瞰,“田豐盛業”果蔬莊園內的一排排大棚整齊劃一,猶如幾只急行在“小康路”的巨大腳印。參與產業項目的近百名村民,在這里不知疲倦地忙碌著,累并快樂著。與村民攀談,對王飛夫婦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表。因為王飛夫婦的到來,不僅讓他們由村民變成股民,還讓他們成為會技術、能管理的新型農民。他們可以每天到這里很體面地上班下班,收入不比在外打工的差”。
2019年冬,為將“田豐盛業”這塊蛋糕做大做強,華村鎮政府整合涉農資金,采用“財政資金+社會資本”融資模式,與田豐盛業農業有限公司進行合作經營。目前,該公司每年向鎮府繳納年收益40萬元,收益優先用于12個貧困村252個貧困戶478人分紅,人均發放分紅800元左右。帶動6名貧困戶務工,每人每年收入3萬元左右。同時,吸納周邊近百名村民就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王飛在田間、在村委會、在家里隨時舉辦培訓班,免費向村民傳授農業知識,將自己所學傾囊相授。
潔凈的村莊街道
莊園的大數據中心
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疤镓S盛業”正探索建立完善農業大數據采集、共享、分析、使用機制,全力推動莊園的農業技術創新,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深度融合,助力智慧農業大發展,用一種磁石的力量吸引更多的村民共譜一曲曲動人的致富樂章。(記者 劉項清 通訊員 包慶淼 馮健 湯文婷 攝影報道)
俯瞰日子紅火的演馬坡村